秋游婺源,旅行社安排要去看彩虹桥,闻之其名,觉甚俗。然往之一望,却豁然舒目,其廊桥也,乃所见之廊者最长之桥也。其桥名虽俗,然身临其境,乃确如其桥上一匾所题,“长虹卧波”矣!
彩虹桥架于宽阔清澈的星江河之上,青瓦粼粼,木制赤栏横贯,结构匀称,赏心悦目。其有四桥墩五桥洞,全长一百四十米,桥身全木结构,没用一根铁钉。一眼望去,典雅而又不失大气,古朴亦觉新颖。其桥墩形如四艘石船,八百多年以来而未塌损,硕实别致。桥墩绿藤爬满,墩露水面处,迎泻水而泛浪花,桥似有动感之奇。且该桥墩上之瓦顶,还略高其余,谓之亭,墩与墩之间,谓之廊,全桥六亭五廊,实为廊亭桥,故桥虽长,其盖却不单调,起伏有致,桥下碧水似明镜,可以看到一长排屋檐在河底静静躺着,让人顿觉诗情古意弥漫。
坐廊桥桥栏旁长椅处小憩,可见不远处,有一长溜石磴桥遥相对应,蹬桥仅单人可通之,行人在磴桥上张臂跨步之态及其倒影,跳跃直闯眼帘,还有石磴桥后侧片片丸石,洁白闪亮,加之远山逶迤之背景,更有如入山水画之梦幻矣。
步此廊桥,吾即联想美《廊桥遗梦》之桥。彩虹无疑历史更悠远,建筑更具匠心,其中缠绵与于此之浪漫,是否更胜一筹?凭空遥想,己亦不禁莞尔一笑。
该桥位于清华村的星江河最宽阔处,建于南宋,在桥的中间亭子设立了神龛,以示纪念。神龛中间是禹王,右边为该村和尚胡济祥,他云游四海,用三年多的时间化缘,筹集到了造桥巨款。左边是造桥主持胡永班,负责设计、建造、施工,历时四年才多完成。
桥甫建成,清华村众人欲取二位功臣名命名其桥,然二胡坚拒,正为桥命名所苦之时,恰天宫作美,雨过天晴,一孤彩虹悬挂新桥,灿然莫比。二胡遂提议“彩虹”命之,众皆称道。可见其名非吾思之俗,其名乃天意矣!
评论